产品大全 > 商务服务 > 培训
超职教育分享共同厌恶:巧了,我也讨厌他

超职教育分享共同厌恶:巧了,我也讨厌他

产品详情

超职教育分享共同厌恶:巧了,我也讨厌他
当我说“我喜欢某个明星!”
你说“我也是!”
我们可能会这个明星聊起来,又聊到其他的共同爱好,然后逐渐的成为好友。
但另一种情况更加快速有效:
当我说“我讨厌某个明星!”
你说“我也是!”
我们能成为朋友。
共同讨厌一件事物似乎比共同喜欢更能拉近或维持人际关系。
其实这都源于社交中的另类润滑剂——共同厌恶。
1、共同这件事本身,很有吸引力
首先,根据相似相吸理论,人们会倾向于喜欢那些与自己相似的人,包括与自己有相似的背景、兴趣与品位,也包括相似的性格,持相同的观点。
另外,人们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因为那是令人心安的且具有奖赏意义的,是对自我的一种肯定。
他和我如此相似,一定很可爱,毕竟我很可爱。
因此,共同的价值观,也是相似性,是产生吸引力的条件。
2、共同的厌恶把我们黏在了一起
在相似性的前提下,共同的反感又比共同的兴趣更容易使两个人联结在一起。
大学教授Bosson通过实验观察到:那些对某些事物有共同厌恶的人们,对于对方的评价会更好,也倾向于认为自己更了解对方。
于是她提出了「负性先效应」:比起分享积极的信息,能够共享消极态度的人更加亲近。
共同的消极态度是指两人或两人以上共同对一个第三方持负性态度,这个第三方可以是任何事物:一部电影,一首歌,一种食物,共同的熟人,明星,某种现象等等。
在负性先效应下,有以下几种可能的解释:
1、憎恨的情感更加强烈
相较于积极的情绪,消极情绪具有更大的感染力和传播性。
一项对社交网络信息传播的研究发现,在微博中,更容易被广泛传播的多是含有、或能引起大众愤怒或憎恨情感的信息。
2、敌意往往含有八卦的成分
消极的态度通常和八卦的信息相关联。
因为八卦,谣言,丑闻等多是偏负性的,哪个明星出轨了,哪部电影涉嫌抄袭了,谁的人设崩塌了……而只有这样特征的信息,才能引起大众的关注,分享与讨论。
所以当人们闲聊时谈论到反感的事物时,八卦会成为主要的内容。
相较于谈论喜欢的事物,聊聊八卦岂不是更加新鲜和刺激!
3、拿你当自己人
通常来说,大家在交朋友时会展现自己友好的一面,毕竟大多数人面对陌生人时,释放善意是默认设置,像见面要微笑问好一样,是普遍的规则。
但展示负性的态度,虽有些冒险,但有时却会有奇效,正因为对他人的负性评价不被视为是可以轻易分享的,所以他打破了社会社交建立的规则,当你展示负性态度时,其实在释放一种信息:我信任你,愿意向你暴露自己。而表达信任感是能极大拉近两人关系的。
4、划清了界限
这种共同反感在建立信任感的同时,也划分了群体内/外的界限,当两人讨厌同一个第三方时,会同仇敌忾一致对外。此时,反感成了两人关系的粘合剂。
3
那我们怎样利用“共同厌恶”这个概念,来润滑、推动我们的人际关系呢?
1、不可轻易说
正如之前所说,表达负性态度是一种自我暴露的方式,而在关系建立初期进行自我暴露,往往会适得其反。
因此,表达负性态度好是在有一定关系基础之后再进行,起码,你要知道对方的基本喜好,才能猜测对方是否厌恶某个东西。
2、话题要有限制
对于共同讨厌的事物本身,要有一定范围的话题限制,比如宗教、种族或生理问题。
另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敏感话题,比如说一位爱豆,一份喜好,或是某个城市。不要轻易攻击别人的喜好,欣赏不来的,至少可以保持沉默。
3、程度要有把控
只有某个特定区间的态度才能够被分享。太轻微的厌恶没有提出的兴致,太过严重的厌恶则有可能发展到人身攻击、仇恨、偏见、甚至歧视。
4、后
吐槽有益身心健康,运用得当的话,还能拉近社会关系。
所以下次再社交、约会,当因为找不到共同兴趣爱好而冷场时,不妨从另一个角度,说说讨厌的事情吧。

该会员还发布了以下产品:(查看更多)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