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據表示 : 另新(藍白),亦會在2009年11月15日在中環車展中現身,到時會同大家見面。 | | | | | | | 2007 YZF-R1 | 2010 YZF-R1 | | 引擎 | 四衝程水冷並列四汽缸 DOHC 16閥門 | | 排氣 | 998cc | | 缸徑 x 衝程 | 77 x 53.6mm | 78 x 52.2mm | | 供油系統 | Mikuni 雙油閥電子燃油噴注系統 | | 壓縮比 | 12.7:1 | 12.7:1 | | 大馬力 | 180ps/12,500rpm (Ram Air Simulation) 189ps/12,500rpm | 182ps/12,500rpm | | 大扭力 | 11.5 kg-m/10,000rpm (Ram Air Simulation) 12.1kg-m/10,000rpm | 11.8 kg-m/10,000rpm | | 傳動方式 | 六前速濕式多片離合器鏈傳動 | 六前速濕式多片逆滑式離合器鏈傳動 | | 車鏈長度 | #530 O-ring | | 點火方式 | Digital TCI | Digital TCI | | 前制動 | 2 x 310mm煞車碟 放射6活塞對向卡鉗 | 2 x 310mm煞車碟配徑向式六活塞對向卡鉗 | | 尾制動 | 220mm單碟配 單活塞卡鉗 | | 前避震 | 43mm倒立套管前叉 全功能調較120mm行程 | | 尾避震 | 單筒油壓避震全功能調較130mm行程 | 單筒油壓避震高低速獨立全功能調較120mm行程 | | 前胎 | 120/70-ZR17 | | 後胎 | 190-50-ZR17 | 190-55-ZR17 | | 重 | 177kg | 178kg | | 油缸容 | 18公升 | 長 x 闊 x 高 | 2060 x 720 x 1110mm | 2070 x 714 x 1130 | 前傾角/ 拖曳距 | 24° / 102mm | 24° / 102mm | | 座高 | 835mm | 833mm | | 低離地距 | 135mm | -- | | 軸距 | 1415mm | 1415mm |
|
|
| 随罗西MotoGP夺得总冠宝座,全新雅马哈YZF-R1也大热起来。很好奇,究竟不知道GSX-R1000 K9会抗敌呢? 如果我们直接跳到试驾的总结评语,那便是新R1完全可以打败以前和现在的任何日本一升跑车。因为十字式曲轴在高转时对后轮仍发挥出细腻的牵引力,令新R1的操控表现 ,直逼杜卡迪1198! 以直四的峰值马力退V2机器,又以V2引擎的扭矩特性退其它直四对手。虽然R1没有杜卡迪的traction control系统(牵引力控制系统),但R1以一大截的售价来抵消对方的势。所以第六代的R1,便有很大机会雄霸一升级别的(只要K9没有异议的话)。 新R1的发展方向,提醒跑车不要盲目地追求马力,因为如果控制不来的话,再多的马力只会是你的负累而不是势。 但又请新车友不要误会R1的马力不足:R1的峰值马力即使不计算ram-air模式也高达182ps!绝不是人人都可驾驭得来。所以Yamaha在推进马力的同时,也致力提高可让更多人驾驭的操控性。十字式曲轴和马力选择模式便是Yamaha在直四跑车上的一个新势。 由于这次试车活动被编在第四组,所以在澳洲Eastern Creek赛道旁看见和听见其它试车员测试YZF-R1以时速300公里以上的速度飞驰而过时,这感觉实在令人既兴奋又难耐。看着其它试车员除下头盔,展示出汗水和着微笑的样子,我便知道这次是来对了。第六代YZF-R1的动力模式分为D、A和B三种。一开车系统设定选定D mode。简单地形容一下,A 模式是粗暴模式,后轮会在你情愿或不情愿的情况打滑。B模式则是在你情愿之下,后轮仍不会打滑担式。D mode则是中间,既有驾驶乐趣,又不会令你花容失。正统地说,A 模式是全马力模式不作保留,B模式系封印模式,适合雨天使用或无选择的情况下借车给人用时选择。D模式是中庸模式,中间走。 要补充一点是雅马哈的动力选择原理和铃木GSX-R的设计相近,即是在电子油门中做手脚,而不是像杜卡迪的牵引力系统, 透过ECU改变供油和火花塞的,来改变后轮动力。 只是经过一圈的练习,我的圈速时间已有明显提升。在以往试车活动中这是很少发生的事情。 该车的标准轮胎是米其林新的Pilot Powers,后轮尺寸是190/55-ZR17。后轮的扁平比是55而不是50,据说原因是55扁平比的轮胎能让你入弯更灵敏(编按:是否因为新胎的轮廓更尖所以提高了扁平率?) 可惜这次在澳洲试车,即使太阳没有直照的地方,气温仍高达摄氏40度!面对R1的182马力,我们都有点轮胎过热的情况出现。 其后雅马哈换上米其林Power One跑胎,虽然在低挡出弯的情况下尾轮仍有点滑动,但情况已获得很大改善。在大部份的情况下后轮都能咬着路面。其实在如此炎热的天气之下,在赛道上不停地轰动着182ps跑车,实在对轮胎的要求相当高呢!采用十字式曲轴的R1,引擎表现超乎想象地线性。当车身在极度倾斜时,所提供的安稳感觉,便有如杜卡迪跑车一样令人投下身心信任的一。新车架新摇臂的全新组合,让引擎前移、油缸比以前更加“深埋”在车架之中,让车身重心更集中。 R1的全调式避震和一体化前六鲍鱼的制动表现都令我非常满意。左右前叉各自负责受压及回弹,效果明显。为了减轻非悬挂重,新R1特意加强前卡钳,然后换上直径细小一点的前刹车碟。结合以上点,新R1的操控便直逼600级跑车的表现。在直路尾段猛烈刹车,脚踏刮着地从左到右连续地处理弯道,R1便没有半点迟疑。对不起,我意思是R1的 表现,令到我没有半点迟疑。新R1的轮距虽然更短,马力更大,但前轮较上一代贴服贴地。因为取自M1的全新后避震设计关系,令后避震不易沉到底,大大提升了速度和操控。毕竟摩托车抬头和房车甩尾一样,都是视觉表演效果,在赛道上是圈速的敌人。十字式曲轴的平衡轴设计,虽然会吃掉了一点马力,但却可以把所有扭力转化成你我可以运用驾驭的力,足以弥补一切。再加上明明是直四机器,在低转时发出V2引擎的声音,在高转时又发出V4引擎的声音,确实好玩。 二挡给油出弯,在直路上五挡见到速度计显示着300-320km/h。刹车再快速地降低一挡以四挡入弯,在车身极度倾斜时我见到R1的头叉正在大幅度地作动着,但我在头盔内却完全感觉不到,R1的操控之强,可现一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