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 企业新闻

守门石雕石狮子图片样式的威武风采

更新:2020-11-26

几千年来,在的民族文化里,石狮一直是守护人们吉祥、平安的象征。它不畏寒风烈日,脚踏实地,如一地与您忠诚相伴;它、尊严,风范;它威武、吉祥,被奉为护国镇邦之宝。 这正是石狮无论历史变迁、无论何时何地,守护人们吉祥平安的真实写照,而这恰恰能给传播的受众带来强烈的共鸣。


汉族民间石狮的形态和传说可以说是无穷无尽,却都和吉祥、喜庆紧紧相连。在内地古镇,有这样耳熟能详的民谣:“摸摸石狮头,一生不用愁;摸摸石狮背,好活一辈辈;摸摸石狮嘴,夫妻不吵嘴;摸摸石狮腚,远不生病,从头摸到尾,财源广进如水流。


看门的石狮子都是一雄一雌,成双成对的,而且一般都是左雄右雌,传统男左女右的阴阳哲学。左侧的雄狮一般都雕成右前爪脚踩绣球或者两前爪之间放一个绣球张嘴型,代表脚踏寰宇,一统天下,是权力的象征;右侧雌狮则雕成左前爪抚摸幼狮或者两前爪之间卧一幼狮,代表子孙绵长,后代昌盛,象征着母仪天下。石狮人被奉为“守护神‘’,石头本来是冰冷没有感情的,可用石头雕刻的狮子却一直传承着吉祥如意、平安祥和的寓意。


狮子并不是本土的物种,对狮子的记载始于汉朝,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与西域各国的交往打开了丝绸之路,实现了文化交流与融合,也将物种等带入到中原。根据《三辅黄图卷三》中记载,西汉时期,长安城内园中有豢养狮子,不过将狮子雕刻成图像的话应该是从东汉开始,东汉章和元年,西域大月氏国把一头金毛狮子作为礼物进贡给汉章帝刘桓,这在当时的国都洛阳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从此狮子这远道而来的客人开始走入人的民俗生活,不仅受到礼遇,而且国人对它厚爱有加,尊称之为"瑞兽",后来狮子随着佛教的传入,而成为一种赋予了神力的灵兽。在的文化中,狮子更多地是作为一种神话中的动物,而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动物,和麒麟一起成为的灵兽。唐代高僧慧琳说:"狻猊即狮子也,出西域。"


狮子的造型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特征,汉唐时通常强悍威猛,元朝时,身躯瘦长而有力,明清时,较为温顺。清代,狮子的雕刻已基本定型,《扬州画舫录》(1795年作)中规定:"狮子分头、脸、身、腿、牙、胯、绣带、铃铛、旋螺纹、滚凿绣珠、出凿崽子。"


不知从何时起,狮子成为了看守门户的吉祥物了,并且逐渐和文化相融合。 成为守卫大门的神兽,这种习俗大约形成于唐宋之后。据程张先生《元代石狮趣谈》(见《文史知识》1998年第9期)考证:唐朝京城的居民多居住于"坊"中,这是一种由政府划定的有围墙、有坊门便于防火防盗的住宅区,其坊门多制成牌楼式,上面写着坊名字。在每根坊柱的柱脚上都夹放着一对大石块,以防风抗震。工匠们在大石块上雕刻出狮子、麒麟、海兽等动物,既美观又取其纳福招瑞吉祥寓意,这是用石狮子等瑞兽来护卫大门的雏形。宋元以来,坊退出了历史舞台,一些有钱人家为了张扬自家的声势,便把原来坊门的样式简化,改造为门楼,仿象原来坊门所用的夹柱石那样,将石狮等瑞兽雕刻在柱石上,此风被保留下来相沿成习。刻录元代地方风俗的《析津志辑佚.风俗》一文中对这一习俗有着明确的记载:"都中显宦硕税之家,解库门首,多以生铁铸狮子,左右门外连座,或以白石民,亦如上放顿。"这是关于我国看门石狮出现时间的早也是详细确凿的记录。可以认定,元代是我国看门石狮由宫廷走向民间的肇始。我们看到的看门石狮多蹲在一块大石雕成的台座上,这明显是由原来的夹柱石演变而来的遗迹。


如今,石狮子已经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被延续下来,作为一种建筑的装饰应用已经普遍了,期望其能够带来祥瑞,也能够帮助带来好的运势。各大政府机关、企公司以及宅院、园林等等都可以看到石雕狮子的形象,默默地守护着,带来祥和祝愿。


作家龙应台在其著作《百年思索》中"从石狮子出发"一文里说道:"没有活生生的狮子,所以庙前画里、锣鼓阵中的狮子是走了样的狮子。然而走了样的狮子并不是谎言,因为它是图腾,既是图腾,当然无所谓走样不走样……。"


会员类型:普通会员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邸村镇西邸村磊泰园林有限公司
联系:张晓亮
电话:17325488898
15733206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