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 商务服务

“集体抑郁症”出现在媒体人上原因在哪?

更新:2016-03-01

抑郁症,这个医学上称之为“精神上的感冒”的疾病,如今,却成为传统媒体从者的人群综合征。


   近几年来,传统媒体人患抑郁症的消息屡见报端,严重者甚至被抑郁症夺去生命。有人将这些现象夸大为媒体人“集体患上抑郁症”,并称是“新媒体替代传统媒体的大势下媒体人的生存困境所致”。


   虽然上述言论有些危言耸听,但却是媒体行逼仄生存环境的现实写照:宏观上,由于传统媒体整体下行,其中的个人,特别是高层要愈发要为那些指标数字殚精竭虑。微观上,当传统媒体启动新媒体转型,其中的媒体人往往一肩两担,生物钟变成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双重节奏的叠加……所投入付出与想要得到的结果渐行渐远,于是,他们终被压垮。


   传媒界在为同行痛惜哀悼之余,也引发了对媒体行生存和发展环境的反思:传统媒体的抑郁症,症结在哪儿?


   传统媒体下行趋势不可阻挡,媒体人殚精竭虑却无能为力


   很多迹象都在表明一个不争的事实:以报纸、杂志等纸媒为代表的传统媒体日子越来越难过了,用“哀鸿遍野”来形容可能有些夸张,但说“举步维艰”一点也不过分,特别是纸媒,面临的困境比电视、广播更加严重。


   CTR媒介智讯的数据显示,今年传统媒体广告市场整体下降的局面不仅很难改变,而且有降幅扩大的趋势。今年前三季度,传统媒体广告刊登额降幅已扩大至7.3%。其中,电视广告下降4.9%,资源(广告时长)下降11.7%;广播广告下降0.8%,资源下降12.8%;户外广告增长0.6%,但资源(广告面积)下降了6.5%;平面媒体降幅继续扩大,杂志广告下降18.5%,资源下降26.4%,状况为严峻的报纸广告降幅扩大到34.5%,资源(广告占版面积)降幅达36.5%。


   内容生产一直被认为是传统媒体不会被新媒体取代的重要的原因,可是,随着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以及自媒体形式的出现,传统媒体很难保持在内容生产上的及时性、互动性、深刻性。在传统媒体的兴盛时代,“内容生产力强-读者规模大--广告收入增长”成为一个良性的循环,但现在这个循环被打破了,受众注意力被分流,新的媒体传播环境使传统媒体的固有运转成本成为一大拖累。


   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但是依旧看不到盈利前景


   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转型,根本的目的离不开两个字——生存。但是,在这一场波及全行的危机之中,向新媒体转型以获得新的生存空间是很多媒体的选择。那么,一个问题出现了,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能不能挣到钱,能不能实现盈利?


   事实上,虽然很多新媒体有自己的独立营收,但是真正靠内容运营来赢利的很少。以腾讯为例,这个互联网媒体的代表力,这个很多传统媒体转型的参照对象,但内容运营绝不是他们的收入支柱,而是他们增强平台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手段。腾讯等巨头尚且如此,传统媒体就更不要期望能在短时间内,通过新媒体的运营带来盈利,填补因传统广告模式崩溃带来的巨大空缺。


   因此,目前来看,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拓展尝试,更多的是发挥拓展传播渠道、保持读者互动、维持影响力的作用,要想挣钱,短时间内还是很难。


   媒体人一肩两担,承受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双重节奏的压力叠加


   时至今日,传统媒体人的压力还来自于新媒体转型的彷徨与困惑。很多内人士,平时更多讨论的是如何实现纸媒转型或个人转型,话语间充满了焦虑感。看不到未来,不知道转型的路在何方,让整个媒体圈患上了集体抑郁症。


   “7*24”正是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中所面临的工作节奏的转变:从原来的月刊、半月刊、周刊、日报的工作节奏,向每一个小时,每一分钟、甚至每一秒钟改变。夸张点说,新媒体化下全天候的工作时间要求,使得媒体人像那航母上的战斗机一样,只要接到命令,就要随地“出击作战”,怪不得这些媒体人都会喊压力巨大,会患上抑郁症。


   吃饭还没吃到一半,就要看下手机客户端,刷下看有没有什么突发的热点。晚上刚睡下没多久,就被下属的电话惊醒,爬下床去指挥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有事没事就检查下自己媒体在微博、微信上更新,生怕会有内容出错。随着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对于很多工作在一线的媒体负责人来说,这些都是“家常便饭”。


   秀内容的价值被迅速稀释,内容为王的理念被时代重塑


   内容为王,这四个字几乎被所有传统媒体从者视为真理。在传统媒体作为主角的年代,记者们四处挖掘新鲜、的新闻内容,编辑们将这些内容加工成有吸引力、有深刻见解的作品呈现在读者面前。在传统媒体人的心里,好的内容不仅能赢得读者,也是自己职素养和个人魅力的一种体现。


   可是,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内容为王”的理念需要一定程度的改变了。如今这个时代,大的信息冲击着人们的视觉神经,秀内容的价值被迅速稀释,不要说是纸媒,就是嗅觉灵敏的新媒体,也很难保证自己的内容是的、不可替代的。


   当然,传统媒体在内容的深度挖掘方面,目前还是具有一定的势,但很多时候,在当今读者快餐式、碎片式的阅读习惯下,深度报道显得有些孤芳自赏,而且随着传统媒体人才的流失,这种内容的生产能力会越来越低。


   多元媒介环境下,传统媒体人无法排解的内在紧张和挫败感


   曾经被光环笼罩着的传统媒体人,其信息获取势在新的媒体环境下分崩离析,原先,他们比社会其他个体更早知道消息,更迅捷处理资讯,更理性更深刻的理解资讯以及更好的表达。但是,在这个多元媒体时代,他们永远都是滞后而渺小、同时还是外围的。这种格局造成了传统媒体人永远有一种内在的紧张和挫败。


   以前,在信息匮乏的年代,读者会主动去寻找信息、消化信息,媒体人不用花费太多精力研究读者的需求,可是现在,信息泛滥,读者在过滤信息、屏蔽信息,如果不潜心研究读者心里到底在想什么,是做不出真正吸引人的内容的。有人说,如今,“记者(编辑)-读者”的关系应该转变成为“产品经理-客户”,每一个传统媒体的从者都应该将自己当成一个产品经理,把眼光应该放在客户身上,而不是内容上。


   媒体人曾经都有新闻理想,都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我们的媒体,曾经大多是内容和经营分离。然而,随着互联网对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体经营每况愈下,曾经只需做好内容的媒体人们被迫要为经营和生计发愁,需要放下身段去服务广告主,去改变自己的新闻理想,这种痛苦是媒体人无法承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