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大全 > 农业 > 粮食
黑龙江伊春红豆

黑龙江伊春红豆

产品详情

 品种 红豆  等级 1
 杂≤ 1.0(%)  水分≤ 13.0(%)
 产地/厂家 黑龙江伊春

俗名:红豆、赤豆、红饭豆、米赤豆。

 

  性味:性平,味甘。

 

  功效 健脾止泻,利水消肿。

 

  宜食 适宜各类型水肿之人,包括性水肿、心脏性水肿、肝硬化腹水、营养不良性水肿等,如能配合乌鱼、鲤鱼或黄母鸡同食,消肿力更好;适宜产后缺奶和产后浮肿,可单用赤小豆煎汤喝或煮粥食;适宜肥胖症之人食用。

 

  《食疗本草》:“和鲤鱼煮烂食之,甚治脚气及大腹水肿。”《食性本草》:“赤小豆坚筋骨,抽肌肉,久食瘦人。”《产书方》:“下乳汁,煮赤小豆取汁饮。”《本草纲目》:“通乳汁,和鲤鱼、鲫鱼、黄雌鸡煮食。”

 

  忌食:赤小豆能通利水道,故尿多之人忌食。

 

  陶弘景云:“性逐津液,久食令人枯瘦。”《食性本草》:“久食瘦人。”《本草新编》:“赤小豆,可暂用以利水,而不可久用以渗湿。湿症多属气虚,气虚利水,转利转虚而湿愈不能去矣,况赤小豆 利下身之水而不能利上身之湿。盖下身之湿真湿也,用之而有效;上身之湿,虚湿也,用之而益甚,不可不辨。”《本草纲目》:“赤小豆,其性下行,久服则降令太过,津液渗泄,所以令肌瘦身重也。” 《随息居饮食谱》:“赤小豆,蛇咬者百日内忌之。”

 

  按语:赤小豆的营养成分不如大豆,除含蛋白、脂肪外,并含有维生素A、B、C和植物皂素以及铝、铜等微元素。另据元代贾铭《饮食须知》中介绍,赤小豆的花叫“腐婢”,能解酒,食之令人多饮不醉。

 

  **告* 赤小豆与相思子二者外形相似(见上图),均有“红豆”之别名。 相思子产于广东,外形特征是半粒红半粒黑,过去曾有误把相思子当做赤小豆服用而引起中甚至死亡的,食用千万不可混淆。

 

  别名:红豆、野赤豆。

 

  来源:为豆科植物赤豆Phaseolus angularis Wight的种子。

 

  植物形态:一年生直立草本,高可达90cm。茎上有显著的长硬毛。三出复叶互生;顶生小叶卵形,长5~10cm,宽2~5cm,先端渐尖,侧生小叶偏斜,全缘或3浅裂,两面疏被白柔毛;托叶卵形。总状花序腋生;花萼5裂;花冠蝶形,黄,旗瓣具短爪,龙骨瓣上部卷曲;雄蕊10,二体。荚果圆柱形,长5~8cm。种子6~8粒。花期6~7月,果期7~8月。

 

  各地普遍栽培。主产山西北部,吉林、北京、天津、河北、陕西、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广东、四川。

 

  采制:秋季荚果成熟而未开裂时拔取全株,晒干,打下种子。

 

  性状:种子矩圆形,两端较平截,长5~7mm,直径4~6mm。表面暗红,有光泽,侧面有白线性种脐,长约4mm,不突起。子叶两片肥厚,乳白。

 

  化学成分:含α-、β-球朊(α, β-globulin)、脂肪、*、糖类,维生素A1.B1.B2,植物甾醇、三萜皂甙等。

 

  性味:性平,味甘、。

 

  功能主治:利水消种,解排脓。用于水肿胀满、脚气浮肿、黄疸尿赤、风湿热痹、痈肿疮、肠痈腹痛。

 

  附注:同属植物赤小豆P. calcaratus Roxb.的种子亦作赤小豆使用。

 

  赤小豆

 

  (《本经》)

 

  【异名】亦豆(《日华子本草》),红豆(《纲目》),红小豆(《本草原始》),小红绿豆、虱拇豆(《陆川本草》),朱赤豆(《中材手册》),金红小豆、朱小豆(《材学》)。

该会员还发布了以下产品:(查看更多)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