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 垂直行业

[行业技术文章]母联电流相位比较式母差保护放电回路分析

更新:2013-06-25

作者:常凤然 高艳萍

  母联电流相位比力式母差庇护(SMC型)在河北省和全国110kV及以上双母线接线的厂站中普遍运用,据不完全统计,河北南网现约有100余套在运行。这类母差庇护原理接线简单,动作速度慢,除双母线发生相继故障会拒动外,能知足一般110kV,220kV厂站对母差庇护的要求。
  值得注重的是,在一些故障中,发生了母差庇护动作而线路开关重合的非预期行为,以下庄110kV、店头110kV、石家庄热电厂110kV母线故障时,均有线路开关重合的情况。事故后检查发现,用于给线路重合闸放电的继电器动作速度较慢,是造成误重合的主要缘由。

1 放电回路原理及现状

  依照SMC型母差庇护的原理,在母差庇护动作出口的同时,起动一中心继电器,给线路开关的重合闸放电。从今朝查询拜访的情况看,220kV母差庇护的出口均接分相操作箱的直跳端子,经操作箱内的放电回路消除重合闸。而110kV母差,情况比力复杂。从放电回路接线看,有以下几种形式。
  a.放电继电器与母联出口并联(A类,见图1)。


图1 A类并联接线图


b.放电继电器与其他出口并联(B类,见图2)。

图2 B类并联接线图


c.放电继电器与其他出口为统一中心继电器,使用MCJ的接点放电(C类,如图3)。

图3 C类接线图


d.放电继电器由出口继电器启动(D类),又分是否自连结两种。
  从使用的继电器来看,有用延时复回继电器的,也有用快速中心继电器的。

2 放电回路分析

2.1 放电继电器靠得住起动问题

  由上可以看出,放电回路的接线和采用的继电器是多种多样的。假设单从原理接线上分析,由于一般的开关动作时间在40~60ms(油开关),是以假设采用统一继电器(C类),放电进程时间可以使重合闸回路不发生重合。
  与母联并联出口(A类),比相继电器动作时间(40ms)加上线路开关动作时间(40ms)等于80ms,而放电继电器若采用延时复回继电器时,其动作时间约为80~90ms,与线路开关跳闸可能发生竞争,放电不成靠。若线路开关为SF6开关,动作时间30ms,放电更不成靠。邯郸局放电继电器采用拆失落阻尼线圈的DZ-12B,其动作时间约为10ms,能保证靠得住往放电。
  采用与线路开关出口并联(B类)或由MCJ再起动放电继电器(D类)的放电方式,若采用快速中心继电器,应当无放电问题;但假设采用延时复回继电器,放电比A类更不成靠。

2.2 靠得住放电终了问题

  采用延时复回继电器或连结方式的,放电终了无问题。采用快速中心继电器,一般由于其动作时间<10ms,起动后至开关跳开继电器返回总有20ms以上的时间,应当能放电终了(应由实验证实,确保放电时间留有余度)。

2.3 单/双母线放电问题

  采用与母联并联出口或由两MCJ并联起动FDJ的,要将双母线上所有线路开关的重合闸放电。应当说,也无年夜碍,假设不发生接连性故障,仍可以使无故障母线上的线路重合闸再次充电。
  固然,双母线较好的方式应是判定故障母线及在故障母线出口同时使该母线出线重合闸回路放电,以避免健全母线发生瞬时故障。需要注重的是,假设采用连结方式,必需实时复回,以使线路重合闸充电。

3 改良方案

  凭据上面的分析,推荐几种改良方案。

  a.母差出口接操作箱的永跳端子。假设线路开关操作箱有永跳端子时,可将母差出口接此端子,由操作箱内部完成闭锁重合闸的使命。
  b.自连结,手动或自动复回。由两组母差庇护出口继电器划分起动两组放电继电器,并由放电继电器自连结,母差庇护出口继电器和放电继电器均采用快速中心继电器。用手动复回时,要非凡注重现场的操作,必需实时复回放电继电器。
  c.更换今朝经常使用的电磁型阻尼原理的延时复回放电继电器。将延时复回继电器改成快速中心继电器,但必需经实验证实能靠得住将每线路重合闸放电终了。或,将电磁型阻尼原理的继电器改成静态型延时复回继电器。必需实验证实继电器的动作时间不擅长20ms,延时返回时间能保证放电终了。

4 竣事语

  虽然母差庇护动作,在有些电网内答理母线重合闸,但斟酌河北电网的现实情况和母线故障多为性故障,不采用母线重合闸。这样,母差庇护动作后,就应当闭锁线路开关重合闸。从曩昔发生的事故看,下庄、店头、石家庄电厂均采用与母联出口并联延时复回继电器的放电方式。希看我们的分析和事故实例引发继电庇护人员的重视,更好地做好母差庇护工作。



作者单元:常凤然(河北电力调剂通讯局,河北 石家庄 050021)
     高艳萍(石家庄电力工黉舍,河北 石家庄 050021)

参考文献:

[1]王春生,卓乐友,艾素兰编.母线庇护[M].北京:水利电力出书社,1987
[2]电力工部安生司组编.新编庇护继电器检验[M].北京:中国电力出书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