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 商务服务

环境管理在大数据环境下的创新

更新:2018-02-02


建立天空地环境监测监管体系

   去年环保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环保人也用尽了洪荒之力,但靠人海战术,靠一茬接一茬的督察、巡视、专项检查,这种模式不可持续,也给未来工作带来了不确定性。基于数据化进行管理是整个社会的发展趋势,比如交通部门通过探头和信号灯,不仅管住了车辆和行人,还可以根据数据采取实时管控措施。环保工作也应从靠人海战术向制度化建设转变,将环境数据作为下一阶段环保工作的抓手,借对排污许可制度的推动,建立天空地的环境监测监管体系,实现管理的精细化和常态化。


   另一方面,民众对环境问题有很大的关注热情和参与积极性,但对环境信息的获取其实并不充分,政府在环境信息公开方面可以更勇敢一些,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也将环境管理和治理的压力传导出去,真正构建起政府统筹、企业施治、舆论监督、社会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全过程提升工业污染治理成效


   污染问题主要包括工业、城市和农村三个方面。随着水十条的持续推动和PPP模式的广泛应用,全国2100个经认定的城市黑臭水体正在或已经完成治理,相比之下,虽然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明确提出要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但工业领域的第三方治理整体执行情况并不好,还未形成积极开放的状态,原因涉及税收、政策等众多复杂问题。


   而且,过去的污染防治更多关注末端治理问题,虽然治理技术和经验已趋于成熟,但站在企业角度,环保一直都是企业的成本。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环保不应局限于末端治理,需要从发展的成本变成发展的动能,一方面推动供给侧改革助力产业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以技术进步和产业延伸支持绿色制造和清洁生产,实现对工业污染问题的高效解决。


   系统监管生态环境资源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污染排放和环境容量减少有关系,生态系统承载和服务能力的降低使得环境问题更加突出。目前,环保部门的管理工作更多局限于环境本身,关注排污监管、排放减量的问题。下一阶段,环保部门需要主动扩大责任范围,在美丽中国建设中找到更有力的位置,从大生态的角度来看待环境问题,对生态环境进行系统监管,实现扩大环境容量与减少污染排放相结合,带来更大范围的环境质量改善。


   伴随着这些环境管理思路可能的变化,环保产业自身的发展方向也会随之进行调整,但产业的使命是不变的,那就是解决环境问题,以良好生态推动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