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 商务服务

在电影市场井喷及女性题材崛起的背后

更新:2013-06-04
????????人们注意到,从2012年底开始,票房破亿对电影市场来说几乎都不算新闻,从《泰囧》到《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其票房成绩恐怕都超出制片方预料。之所以2013年国产电影市场会出现一些重大的拐点,那是因为在2011年之后的中国电影市场悄然发生了一些从量到质的变化,这些变化显然不是一日而成,并有迹可循,下面一一解析。????为什么井喷?????1.观众群的调整:????根据中国电影放映协会所公布的数据,2012年中国电影观众平均年龄为21.5岁,2009年,这个数字是25.7岁。它反映了某种趋势,那就是大规模的学生人群正在涌入影院。相对于其它社交活动,看电影的成本优势在越发明显,另外也提供了彼此交流的话题,对于渴望找到存在感的年轻群体来说,电影是不错的选择。咨询????那些在四月走红的电影给了我们这几点启示——????1.类型片消费群体的壮大:????从《非常》、《失恋33天》再到《北京遇上西雅图》,三者之间分别相隔了十六个月左右,三部电影的票房表现也代表着女性观影人群数量上的变化。而4月份《北西》、《分手合约》与《致青春》之间的衔接,则代表着女性观影人群频次上的提高。以女性为视角的电影已经从小众市场成长为主流市场,当观影人群整体的规模足够大时,也表明国产电影正式进入分众时代,这是今年中等规模投资的电影回报率拔高的主要原因。????2.需参考目标观众的情感需求制定档期和策略:????中国电影的档期一度是以节假日为标准,这种档期策略对单部电影来说非常被动,《致青春》的档期选择则目的更明确。从4月开始,各大院校进入毕业季,学生们的情绪波动与《致青春》的宣传很容易达成共鸣,继而引发的话题风潮也会影响到对这个时间段比较敏感的职场人士,终形成集体“怀旧”这一观影期待。在五一前几日上映是让口碑有所沉淀,然后再迎来五一假期的观影潮,当首周的票房达到一定规模,后续的排片场次也就会延续一个阶段的强势。????《中国合伙人》的档期推迟人算不如天算,让《分手合约》乘虚得利。却也正好避免了与《致青春》在“怀旧”上擦枪走火,也让5月18日(我要发)拥有了与电影主题同样的“励志”意义。从目前的趋势看,在怀旧风潮依然,大学毕业季未完,赵薇个人已成为一个励志符号时,《中国合伙人》作为励志题材,极有可能在5月份会收于3个亿以上。《毒战》,是我个人喜欢的4月档电影,却在档期安排上显得有些仓促,这样的类型片更适合暑期档,显然不适宜在清明这样的日子加重内心的压抑。????3.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电影发行:????近些年,很多影片都有着一日游的现象,首映场次在10%以下的比比皆是,2013年,这种现象只会愈演愈烈。经过几年市场的洗练,院线管理人员对影片营销能力的判断越发成熟,影院对排映计划的思考也更加缜密,今年会有更多的影片首映场次低于3%以下,甚至更低。电影发行,已经逐渐远离依靠人情和关系的时期,进入比拼终端执行能力的阶段。影厅为了自身收益,只会更加积极的促销那些有票房潜力的电影,从这个角度来看,光线的发行队伍确实具备一定的先发优势。????4.赢新媒体者赢票房:????观影人群年轻化,让新媒体成为电影宣传的主阵地,《致青春》是《失恋33天》之后又一“Solomo模式”的电影营销范本。从传统的单向覆盖,到新媒体的双向互动,《致青春》的宣传中不很多讨巧的创意,更是在坚定不移的讨好它的主要目标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