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 工业品

中低端工业机器人分散广

更新:2016-12-16

工机器人是我国制造走向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的关键,但在中国工机器人销连年暴涨的大背景下,自主品牌工机器人市场份额却一直偏低。

   当前随着中国产升级的推进,工智能机器人技术也成为了制造升级的一项重点,作为在智能制造领域各个分支技术中,与国外差距大的但也同时是基础、考验整体工水平的一项,工智能机器人应该毫无疑问会是未来各大机器人企发力的重点。肩负着颠覆传统制造可能性的工机器人领域,仍面临着需要快速提高机器人与水平、以及与与国外公司竞争的挑战。

   国内工机器人需求暴涨,大小企纷纷抢滩

   根据俄罗斯机器人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00至2015年,中国工机器人供应的增速已经达到了17%。机器人使用密度在中国也已经达到每万人49个。而产研究机构高工产研数据显示,2015年国产机器人产值规模达到16.4亿元,2015年需求为6.5万台,市场占比提高至15%,产值增速达55%。

   过去两年各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近80项机器人产发展相关政策,全国范围内已建或拟建的机器人相关产园多达42个。此后的2016年,我国机器人企更是遍地开花。据统计,截至9月份,我国机器人产相关企数增至4325家。

   国内工机器人产小而散,多集中在中低端应用

   实际上在机器人制造领域,中国则处于“既不大也不强”的状态。早在2013年,中国就已成为大工机器人市场。2014年销达到5.7万台,同比增长56%,占销的1/4,同比增长55%,保有增长至19万台。

   但在中国工机器人销连年暴涨的大背景下,自主品牌工机器人市场份额却一直偏低。2015年,自主品牌工机器人销为2.2万台,占国内市场份额依旧不足20%,在工机器人市场中的份额依旧不足两位数。中国工机器企不仅市场份额偏低,还存在小而散的问题。至2016年初,中国工机器人相关企数达到1000余家,但普遍规模较小,超过90%的机器人公司年产值在1亿元以下,很多厂家每年销都不超过1000台,即便是像沈阳新松这样的国内机器人龙头企,2015年营收入也只有16.9亿元,与四大工机器人厂商动辄上百亿元的营收入相比差距明显。

   另外,国产工机器人多集中于低端应用领域——相对较复杂的多关节机器人市场,国外公司占据国内市场的90%以上份额。应用于汽车制造、焊接等高端行领域的六轴或以上高端工机器人市场,主要被日本和欧美企占据,国产六轴工机器人占全国工机器人新装机不足10%。

   而国产机器人种类主要是搬运、码垛等低端机器人,应用领域多在家电、基础制造领域,附加值偏低。2015年,虽然中国机器人市场需求和国内机器人企产品销双双增长,但相当一部分机器人企处于亏损状态。因此,中国自主品牌机器人无论在市场份额上,还是技术上都处于劣势,整个机器人产可谓既不大,也不强。

   不过,在局部领域,中国机器人的系统设计和集成能力倒不差,比如,中国科技大学的机器人足球队曾获得ROBOCUP,国内企也能开发出一些高端工和医疗机器人。在军用机器人方面,由于中国军工和民用工从研发、生产到市场销售完全是两条线,而且军品不受利限制,所以中国军用机器人在局部领域不逊色于美国。

   中国工机器人产升级迫在眉睫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一些传统势逐渐丧失,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成为当务之急。相关产家认为,大力研发和应用工机器人是我国经济,特别是制造转型升级的关键,但我国工机器人与制造互动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需采取多项措施予以解决。工机器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它是中国制造进一步升级的必行路径。

   其原因是一方面,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从2012年开始下降,且每年减少达数百万之多,劳动力成本迅速上升,“人口红利”已经大大减少,许多制造企已将工厂迁至东南亚等劳动力更为廉价的地区,而“机器换人”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出路。

   另一方面,工机器人也是我国制造走向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的关键。我国传统制造存在技术创新动力不足、设备老化、能耗高等问题,因而长时间处在价值链低端。工机器人的大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我国制造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促进制造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从而获得竞争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