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 垂直行业

放心使用--自来水的5个真相

更新:2016-07-18

水是生命的基础,喝水甚至是比吃饭更为重要的生存需要。随着对健康和污染的关注,喝什么水也就成了备受关注的问题。


   令人眼花缭乱的“净水器”与时不时曝出的“自来水问题”,让大家纠结不已:自来水安全吗?该不该去买个净水器?


   1、为什么要烧开喝?


   自来水是集中从水源地取水,经过适当的处理和消毒,再通过管道输送到居民家中的供水方式。


   自来水的由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来规范。这个标准规定了106项水指标,可以说是涵盖了饮用水中各种可能影响健康的因素。


   很多人知道国外的自来水可以直接饮用,而我国的自来水总是推荐大家烧开了再喝。


   其实,按照国家标准,我国的自来水也是可以直接喝的。


   把自来水烧开了喝,一方面是出于习惯——就像许多人会把经过巴氏灭菌的鲜牛奶煮开了喝是一样的。


   另一方面,由于输水管网、屋顶水箱的“二次供水”中可能存在的污染隐患,把自来水烧开喝,也更保险。


   2、自来水中的氯致癌?


   网上盛传:蒸煮食物的时候,要敞开锅盖烧开水后再放食物,否则氯气就会包裹在食物上,会致癌。


   的确,自来水的确会有一定的“余氯”,来保证运输过程中对细菌的抑制。


   自来水中的“余氯”主要以次氯酸和次氯酸根的形式存在,具有超强的氧化能力,所以能够杀灭细菌。


   它们都不稳定,在光照、加热等条件下,会进一步转化成盐酸、氯酸,也会形成少的其他含氯化合物。


   如果大摄入,确实有一定毒性,不过自来水中的余氯远远达不到这个“大”。卫生组织(WHO)制定的安全标准是每升水中不超过5毫克。通常自来水中的余氯含在每升1毫克以下,远远低于WHO标准。


   而且,氯有刺激性气味,当水中氯含超过每升2毫克时,多数人就能闻到。至于在水中以其他形式存在的氯,多数人也能尝出远低于5毫克每升的。


   也就是说,只要没有闻到或者尝出自来水中的氯味——这种让人不舒服的刺激性味道,就不用担心。


   至于蒸食物的时候,余氯主要会分解成氯离子、氯酸根和氧气。前两者不会蒸发,后者不影响健康,“致癌论”纯属无稽之谈。


   3、有时候自来水会变黄?


   有时候打开水龙头,放出来的水是浅黄色的。这是怎么回事?


   这可能是由于管道、龙头使用时间过久,供水管道内有铁锈。


   的确,在某些城市的老城区,以及偏远乡镇,可能存在供水管网老化生锈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打开水龙头放一会水就好。如果不放心,也可以用净水器。


   而对于大中城市的新区,大部分供水管道都用的是不易锈蚀的塑料管、的铸铁管和不锈钢管,已经很少有“自来水变黄”的情况了。


   4、为什么会有水垢?


   烧水壶用久了出现水垢,常常让人心烦。


   水垢的产生,是因为自来水中有钙、镁离子,而我们常说的“硬水”,就是指钙、镁离子含较高的水。


   其实呢,硬水对人体无害,钙和镁都是人体必需的微元素,而且多数人的摄入都偏低。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硬度高的自来水,还能补充一部分矿物。


   不过,硬水的主要麻烦,在于会影响水的口感和使用性能。比如:


   硬度高的水煮饭,就不如硬度低的水好吃;


   硬度高的水一烧开就出现白色沉淀(水垢),也很影响食欲;


   同样的茶,用硬度高的水泡出来,味道也会差很多。


   如果烧水壶内有水垢,可以试试用醋、小苏打来去除。


   5、有必要买净水器吗?


   自来水的国家标准,是一个保障公众安全的“基本标准”。


   简单而言,只要是“看起来”“尝起来”没有异常的自来水,就可以喝。如果把它烧开,就更增加了一层保险。


   不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还是会追求“更高品”的水。净水器,就是为了让“合格的自来水”变得“更好”。


   这个“更好”,是指除去水中水分子之外的“杂”,让水更纯净。


   市场上的净水器种类和品牌繁多,价格相差巨大,让人眼花缭乱。


   其实呢,净化原理基本都差不多:


   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就象筛孔从大到小的筛子,过滤能力依次增强,可以去除细菌、微生物和某些杂;


   而活性炭吸附则可以吸附掉一些杂;


   至于软水机,则是为了去除钙镁离子。


   至于到底要不要买,就看你的需求和财力自行判断了。


   如果买了,一定要按要求维护,尤其是定期更换滤芯,否则很可能滋生细菌,反倒是更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