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 企业新闻

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基本特点

更新:2014-07-09


马铃薯是上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原产于南美的安第斯山脉,目前已广泛种植于各地。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新统计,2003年全马铃薯种植面积为1890万公顷(约2.8亿亩),总产为3.1亿吨,种植马铃薯的国家和地区有150个。
  一、马铃薯的面积分布
  马铃薯面积分布的大特点是以欧、亚两洲种植为主,中国、俄罗斯、乌克兰、印度四大生产国占种植面积的一半。
  近几十年来,马铃薯的面积一直保持在2000万公顷(3亿亩)上下,在近年略有下降。面积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其中,欧洲2003年马铃薯面积为820万公顷(1.23亿亩),占40%;亚洲为780万公顷(1.17亿亩),占38%;两者合计占马铃薯面积的78%,而马铃薯的发祥地南美洲种植面积仅94万公顷(约1400万亩),只占马铃薯面积的5%。
  近年马铃薯的总面积波动不大,但各大洲种植面积却有较大变化,除整个美洲大陆保持相对稳定外,欧洲的种植面积在持续减少,而亚洲、非洲的种植面积在不断增加。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欧洲马铃薯种植面积由1042万公顷(1.56亿亩,1992年数字),下降到了目前的820万公顷(1.23亿亩),下降了21%。其中,主要种植国俄罗斯、波兰、白俄罗斯、德国均有下降,面积分别减少20万、104万、50万和23万公顷,减幅分别为6%、58%、49%和45%。亚洲种植面积由上世纪90年代初的417万公顷(6255万亩)增加到780万公顷(1.17亿亩),增加了87%。其中,中国的种植面积由285万公顷(4275万亩)增加到450万公顷(6750亩),增加60%;印度、孟加拉的种植面积分别增加了40万和13万公顷,增幅达到43%和52%;朝鲜的面积则由6.1万公顷猛增到18.8万公顷,增加了两倍。非洲的面积由上世纪90年代初的72.2万公顷(1083万亩)增加到目前的112.2万公顷(1683万亩),增加了55%。其中,尼日利亚由上世纪90年代初的仅仅0.8万公顷(12万亩)增加到目前的17.5万公顷(263万亩),10多年间面积增加了21倍,一跃成为非洲大马铃薯种植国;卢旺达、肯尼亚、马拉维的面积增长幅度也分别达到190%、140%和80%。

  从国家看,目前种植面积大的国家是中国,2003年种植面积达到450万公顷(6750万亩),占马铃薯面积的22%,亚洲的58%。苏联解体前曾是上马铃薯种植面积大的国家,常年面积在600万公顷以上,产在7000万吨左右。苏联解体后,中国即成为大马铃薯种植国。排在第二位的是俄联邦,2003年种植面积为317万公顷(4760万亩),占的15%;再次是乌克兰和印度,面积分别为160万公顷(2400万亩)和134万公顷(2000万亩),占的8%和6%;四大生产国占马铃薯总面积的50%。马铃薯种植面积超过50万公顷的国家还有波兰(77万公顷,1160万亩)、白俄罗斯(52万公顷,780万亩)、美国(51万公顷,770万亩)。

二、马铃薯产与单产水平
  在总产上,欧、亚两洲占总产的80%,主要生产国地位突出。在单产上平均单产水平不高,不同区域单产水平差异极大。
  (一)总产
  随着人类社会的科技进步,马铃薯单产水平不断提高,1961年平均单产为12216千克/公顷,2003年为16448千克/公顷,单产水平提高了35%,因而马铃薯生产在面积有所下降的情况下,总产保持相对稳定并稳步增加。与面积分布一样,马铃薯产主要集中在欧洲和亚洲。2003年欧洲产为1.3亿吨,亚洲为1.2亿吨,分别占到总产的42%和39%。但两个洲的单产水平并不高,分别为15964千克/公顷和15757千克/公顷,低于平均水平。
  从各国产看,中国仍牢牢占据着首位,2003年总产达到6680万吨,占总产的22%,亚洲总产的54%。其次为俄联邦,总产3675万吨,占总产的12%。印度的总产为2316万吨,排名第三。美国凭借单产的势(高达41151千克/公顷,是平均水平的2.5倍),总产达到2082万吨,排名第四位,超越面积在其排名之前的乌克兰、波兰和白俄罗斯。马铃薯总产超过1000万吨的生产大国还有乌克兰(1850万吨)、波兰(1373万吨)。
  (二)单产
  2003年马铃薯单产水平为16448千克/公顷,其中,发达国家的马铃薯单产水平为17835千克/公顷,而发展中国家为15028千克/公顷,差距不大。但不同洲、不同国家受地域、气候、栽培水平的影响,马铃薯单产水平差异很大。北、中美洲单产高,为36252千克/公顷,是平均水平的2.2倍;其次为大洋洲,33025千克/公顷,是平均水平的2倍。亚洲、欧洲、南美洲分别为15757、15964和15081千克/公顷,较平均水平略低;非洲则为11167千克/公顷,仅为平均水平的68%,与平均水平差距较大。
  单产高的国家主要分布在西欧、北美和大洋洲。单产高的国家是新西兰,单产达到44248千克/公顷,排在其后的有:比利时、丹麦、美国、英国、荷兰,单产分别为42532、42446、41152、40814、40725千克/公顷,单产均超过40000千克/公顷;而产低的国家主要分布在非洲,如斯威士兰、布隆迪、中非等国,单产低于3000千克/公顷,与高水平国家相差10倍以上,与平均单产水平相差5倍以上。中国的单产水平为14842千克/公顷,低于平均水平11%。
三、马铃薯的消费利用
  从总体上看,马铃薯的直接利用和加工利用均以食品用途为主,不同国家人均消费差异大。
  根据1999—2001年统计数据,人均马铃薯占有为51.8千克,其中用于食用的为32.1千克,占62%;其次为用于饲料,占14%;用于种薯的占11%;其余的13%为加工及其他用途还有损耗。由于历史和传统习惯的不同,各国对马铃薯的加工利用不同,人均消费也各不相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对于马铃薯消费利用的主要差异在消费。全人均年消费为32.1千克,而发达国家人均年消费达73.9千克,发展中国家人均消费只有20.4千克。但是,与上世纪60年代初的9千克相比,发展中国家人均消费已增长了两倍多,消费潜力巨大。从各洲看,欧洲人均消费高,为93.6千克;其余依次是大洋洲,47.3千克;北美,45.1千克;南美,31千克;亚洲,22.4千克;非洲,12.3千克。
  人均马铃薯消费大的国家集中在原苏联及东欧地区,年人均消费超过100千克。属于原苏联地区的吉尔吉斯斯坦年人均消费为148.8千克,为之。西欧地区,北美的美国、加拿大,南美的阿根廷、秘鲁、智利、玻利维亚等国家人均消费也较大,年人均消费在50千克以上。非洲的马拉维年人均消费达到112.7千克,是非洲平均水平的10倍,在非洲众国家中鹤立鸡群;其次的卢达旺,消费也有50.7千克。除过原苏联国家外,亚洲年人均消费超过50千克的有土耳其、黎巴嫩;伊朗、以色列、朝鲜等超过40千克。中国为31.3千克,与平均水平基本持平,但是,与1994—1996年的14千克相比,短短几年时间,人均消费翻了一番还多,增长速度很快。
  在利用途径方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别不是很大。发达国家马铃薯的食品消费比例为54%,而发展中国家为70%,发展中国家高出16个百分点;饲料比例,发达国家为18%,而发展中国家为9%,发达国家高出一倍;贮藏、运输、加工等环节的损耗发达国家为6%,而发展中国家为9%,损耗较大;但在种薯使用上,发达国家用去了产的15%,而发展中国家只是7%。但是发达国家高达15%的用种比例是否包括出口的种薯在内,统计未予说明。关于加工,要门说明的是,由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行标准化统计,能够还原成马铃薯的马铃薯加工产品(如薯条、马铃薯泥等)又折回马铃薯计入食品利用统计项,不能还原成马铃薯的加工产品才计入加工统计。因而在加工统计中的加工比例不是实际加工比例,这样的统计结果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及平均的加工用途比例均为4%。尽管如此,荷兰的加工统计比例仍高达50%,遥居首位。美国是马铃薯加工消费大国,表中统计加工比例没有显示,而根据美国农部的数字,美国在1994—1996年加工比例已达60%,这一比例中应包括所有能还原为马铃薯的加工产品在内。新西兰的加工比例为16%,也是比较高的。中国的加工比例为8%,高出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从相关资料的综合反映来看,发达国家的总体加工利用水平是要高于发展中国家的,特别是在食品加工利用方面更是如此。宋佰符《充满朝阳的我国马铃薯产》(2002)一文指出,欧美发达国家的马铃薯加工比例占50%,产品上千种,食品比例占78%,加工较突出的国家有荷兰、美国、英国、法国、波兰等。其中荷兰加工总480万吨,占总产的90%,产值320亿人民币;美国加工1300万吨,占总产的73%,产值1108亿人民币;而波兰已成为上淀粉、干制品大的生产国。李惠(2003)则指出,在欧美发达国家,马铃薯加工数约占马铃薯产的78%—80%。诸如,2001年荷兰马铃薯总产为770万吨,加工为693万吨,加工占总产的90%;美国马铃薯总产为2017万吨,加工总为1452万吨,占马铃薯总产的72%;日本的马铃薯总产为290万吨,加工占马铃薯总产的86%,用于加工食品和淀粉的马铃薯占总产的73%。从总体看,2001年全平均约40%—50%的马铃薯被加工升值。
四、马铃薯贸易
  马铃薯贸易以鲜马铃薯和冻马铃薯为主,在主要地区的主要国家之间展开。
  据统计,2002年马铃薯及其制品进出口贸易的总为2409万吨,占马铃薯总产的7.5%,贸易值为84亿美元。从贸易构成看,由鲜马铃薯、冻马铃薯、马铃薯粉三大块构成,在数上以鲜马铃薯为主,在贸易值上以冻马铃薯为主,其中,鲜马铃薯的进出口为1650万吨,占马铃薯总贸易的69%;贸易值为34亿美元,占总贸易值的40%;冻马铃薯的进出口为707万吨,占29%;贸易值为45亿美元,占54%;马铃薯粉的进出口为52万吨,占2%;贸易值为近5亿美元,占6%。近年马铃薯贸易的主要特点:
  一是马铃薯整体贸易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冻马铃薯贸易增长迅猛。近二十年来,马铃薯贸易处在一个速度较快的增。与1980年相比,2002年马铃薯进出口总额由23.6亿美元增加到83.9亿美元,增长2.5倍,而同期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只增长了85%。具体看,鲜马铃薯的进出口近二十年间由960万吨增加到1650万吨,增加74%;贸易值由19.5亿美元增加34亿美元,亦增加74%;冻马铃薯的贸易从39万吨增加到707万吨,增长17倍;贸易额从2.7亿美元增加到45亿美元,增长16倍;马铃薯粉的贸易从18万吨增加到52万吨,增长1.9倍;贸易值从1.4亿美元增加4.7亿美元,增长2.4倍。由此可以看出,在近20年的马铃薯贸易中,冻马铃薯贸易是增长快的。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十年来马铃薯贸易的增长速度已经减缓,尤其是在贸易额上。1980至1995年15年间马铃薯贸易增长84%,贸易值增长2.7倍;而1995年至2002年贸易只增长了28%,贸易值还下降了4%。
  二是贸易集中度高,西欧与北美发达国家占绝大份额。纵观马铃薯贸易,一个重要特点是其贸易在重点区域的重点国家展开,再具体一点就是在西欧和北美的发达国家之间展开。欧洲和北中美的贸易分别占的69%和16%,贸易值分别占的61%和23%。而西欧的贸易与贸易值均占到欧洲的95%;北美两个发达国家(美国、加拿大)的贸易与贸易值均占整个北中美洲的91%。西欧的七个主要贸易国家(荷兰、比利时、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北美的两个发达国家(美国和加拿大)连同亚洲的日本,10个主要贸易国的贸易与贸易值均占到的76%,其中荷兰一国的贸易就占到的20%。
三是马铃薯贸易整体价格呈现稳定增长态势,但近年增长速度已经放缓。具体看,鲜马铃薯价格基本保持稳定,冻马铃薯价格略降而马铃薯粉价格有一定上涨。与1980年相比,2002年马铃薯贸易产品平均价格由233美元/吨上涨到了348美元/吨,上涨了50%。其中,鲜马铃薯的价格由203美元/吨上涨到207美元/吨,基本保持稳定;冻马铃薯的价格由708美元/吨下降到637美元/吨,下降10%;马铃薯粉的价格由783美元/吨增长到900美元/吨,增长了16%。几种马铃薯贸易产品的价格峰值均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1995年的马铃薯贸易产品平均价格和鲜马铃薯、冻马铃薯、马铃薯粉价格分别较1980年上涨了100%和63%、31%、47%,而2002年的价格则又分别较峰值下降了25%、37%、31%、21%。
  五、对马铃薯产形势的总体分析
  通过对马铃薯产现状的研究,可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一)近二十年来的马铃薯产一直保持着一个稳定发展的态势。主要表现在:生产面积和产基本稳定,贸易不断增长。但是,在度过了上世纪90年代的高速增后,进入新世纪的马铃薯产面临调整,主要表现在:生产面积和产有所下滑,贸易增长速度放慢,贸易产品价格下降。
  (二)马铃薯的产发展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性。欧、亚两洲是的主要生产地,面积、产占82%;欧洲和北中美洲是的主要贸易地,贸易占80%以上;主要生产和贸易国地位突出,四大生产国占到马铃薯生产的50%,十大贸易国占整个马铃薯贸易的近80%。
  (三)马铃薯贸易的增长速度要快于农产品总体贸易的增长速度,冻马铃薯是马铃薯贸易活跃的部分,即使在这几年马铃薯产面临调整的情况下,仍然保持增长态势。
  (四)亚洲、非洲马铃薯生产在近年增长迅猛,成为推动马铃薯产发展的重要力,但亚、非两洲多为发展中国家,马铃薯消费利用层次低,亚洲的生产大国包括中国在内并不是贸易强国,非洲则由于生产基数小,其增长对于整体的影响力还有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马铃薯利用上的主要差距在于消费层次上,发达国家以加工食品消费为主,而发展中国家以原产品消费为主。
  (五)综合以上分析,今后一段时期的马铃薯产在面积上会以稳定为主,在不同区域间的调整将不断进行,科技进步继续推动马铃薯生产水平的提高,而以食品加工为主的马铃薯利用将是马铃薯产发展的持续动力,这一点对发展中国家可能更为重要。


会员类型:普通会员
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海原县关庄乡窑儿村
联系:王金梁
电话:18202884414